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郑风田:六部委“无抗奶”禁令其实禁错了方向

2009/5/22 15:52:04 来源:浙江在线

  六部委最应该禁“有抗奶”及“解抗剂”而不是“无抗奶”

  近日卫生部官方网站上的通告称,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规范乳品生产经营活动,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六部委联合发出公告,严禁在乳品标签、标志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等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内容,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应当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动。

  六部委的这个“无抗奶”禁令文件,对市场上“有抗奶”“解抗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对“无抗奶“说不,真是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无抗奶”本意是对保护消费者的一个行为,它的主要目是对针对市场上的“有抗奶”而言的。“无抗奶”本应当是奶企的最低道德准则,目前国家标准中并没有对原奶抗生素残留进行强制性规定,抗生素也不是必检指标,只是不得检出,量上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因为我国目前的检测漏洞,市场上究竟有多大比例的奶及奶制品含有抗奶目前一直没有说法。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根据消费者的担心,打出“无抗奶”宣传卖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符合实际的和科学的。卫生部等六部门发出的联合公告严禁在乳品标签、标识和广告中宣传“无抗奶”的内容,并要求各乳品生产经营和餐饮企业应当停止“无抗奶”生产经营活,更是让人大跌眼睛。六部委对目前市场上如何处理“有抗奶”问题避而不谈,却对“无抗奶”下手,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最应该禁“有抗奶”及“解抗剂”而不是“无抗奶”。

  最不可理喻的行为:让无辜企业的“无抗奶”下架。对那些产品质量完全合格,并没有使用解抗剂的企业,强制让产品质量完全合格的产品下架也是非理性的管制行为,这个一刀切的规定是行政乱作为。

  什么叫“无抗奶”、“有抗奶”呢?牛与人一样也会生病,为了治病就需要打抗生素等药物。一般奶牛在用药期还会继续下奶,这种奶会含抗生素,就叫“有抗奶”,人使用这种奶后对健康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所以这种“有抗奶”应该绝对禁止才行。但我国部分不法奶农与奶企因为想多卖几个钱舍不得倒掉。国际上一般规定要求牛奶及奶制品绝对不能含抗生素,这是奶业的最低标准,奶牛用药后一般三个月甚至半年所下奶要扔掉。更有一些优质的奶粉厂凡是用过抗生素的奶牛一律退出市场。但我国目前却缺乏相应的强制性的规定,于是部分企业看到这种市场机会,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对原料奶的反握严格,就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上标志“无抗奶”。而另外一些达不到无抗标准的奶企,为了想进入这个市场卖点,就用一种叫“解抗剂”东西,可以将“有抗奶”中的超标抗生素分解掉,使自己的牛奶也可以标上“无抗”奶。据传这次的六部委突然叫停“无抗奶”,好象就是要防止企业在牛奶及奶制品中使用“解抗剂”。

  莫名其妙的文件,莫名其妙的禁令。六部委应加出台严禁奶企收购抗生素残留原奶及解抗剂文件,取消“无抗奶”禁令。这次的“无抗奶”禁令规定可真是莫名其妙。不是出台文件查处化解抗生素的物质,干脆把好的与坏的一块给禁了,这个六部委的联合公告来得可真是莫名其妙。

  我实在是纳闷了,按道理上,六部委更应该出台查出“解抗剂”以及有抗奶的规定,既然是觖抗剂在添乱,就直接禁这个东西就行了,为什么这个规定不解抗剂不禁却禁无抗奶,那些继续用解抗剂的奶企如何处置?

  现在却出台这么一个规定,无论你有没有使用解抗剂都必须下架,这对那些并没有使用解抗剂的企业是不公平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下架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我想不会连使用没使用解抗剂的检测就做不出吗?现在是把使用与不使用解抗剂的企业一并受罚,其实是在乱在棍子了,实在是没有必要。

  目前的监管部门对更大危险的有抗奶为什么不尽快说不?对那些奶粉加水却标识为“鲜奶”的行为为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真是让人看不懂。就让那些侵害消费者健康的“有抗奶”在市场上还仍然逍遥法外?如果要真正保护消费者健康,六部委应加快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出台严禁奶企收购抗生素残留原奶及解抗剂,以后这样好坏一齐打的文件还是少出一点为好!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