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可能引发的政策分析

2009/5/22 14:49:44 来源:中金在线

  国内玉米收储结束近一个月了,因大量玉米掌握在中储粮手中,目前现货市场购销惨淡的局面仍未改变,而与此同时,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也出现持续持仓减少,资金撤离现象。面对目前沉寂的玉米市场,后市价格可能在政策中爆发。因此笔者将主要从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关注的国家库存入手来分析玉米市场状况及未来可能出台的国家政策。

  一、国内玉米库存高企的背景及现状

  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原油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玉米需求萎靡不振,加之2008年中国玉米又迎来连续第5个丰收年,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玉米产区农民出现严重的卖粮难问题,国家为保护农户利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自去年10月20日起,先后下达了4次玉米收储计划,总量达到4000万吨,至收购截止日4月31日实际收储量达到3500万吨左右。而据中国玉米市场网总经理冯利臣在大连所视频会议上指出上一度国家临时收储的玉米有600到800万吨的剩余,加之2000万吨的结转库存,他推算出今年国内玉米库存共达到6000万吨。如此大量的玉米库存目前已经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可能引发更多的相关政策出台,从而直接影响玉米市场价格。

  二、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对玉米市场的影响

  1、国家高库存引发现货价格居高不下而成交减少

  国内玉米库存高企引发现货市场粮源紧张,现货价格在经过一轮上涨后高居不下。前期国家大力收储导致国内供给大幅减少,从而推动玉米现货价格自年初一路上涨至4月份全国玉米现货价格涨幅达200元/吨。近一个多月来,玉米现货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平稳运行,目前大连港玉米平舱价在1630元/吨到1650元/吨,但交易几乎无成交,近期港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走货量很少。另外,从吉林粮食批发市场了解到,由于国家收储计划导致整个市场的交易量、订货量都比往年有显著的减少,东北的卖粮企业没有了,因无粮可卖,整个市场的交易量萎缩了1/3 。

  2、国家高库存有效提振农民种植积极性

  在目前这样现货市场粮源紧张,而价格高居不下的状况下,对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较大的提振作用。目前东北主产区玉米种植基本结束,黑龙江新闻网讯报道今年该省玉米播种面积将达到5600万亩,较上年增加129万亩。而据相关部门调查,黑龙江、河北、山东的玉米意向种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6.58%、2.2%和2.3%。在吉林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业内专家也预计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将增加10%。从这一系列报道与数据来看,对玉米种植面积肯定是有增加。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5月份做出的权威预测也证实了市场的相关报道,2009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900万公顷,较2008年的2,880万公顷增长20万公顷,增幅0.7%。报告认为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省,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倾向于多种玉米少种大豆。

  3、国家高库存加大下游企业的经营难度

  在农户种粮积极的同时,以饲料与深加工企业为主的玉米下游企业则是处于严重的开工不足及加工亏损状态。目前对饲料企业来说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因为上游原料价格高企,而养猪亏损已经愈演愈烈,加之甲型流感疫情的打击,饲料消费更加疲弱。据商务部称,5月10日,全国大中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为14.49元/公斤,和年初相比下降22.2%,和去年同期比下降33.6%。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出,目前中国生猪生产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苗头,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猪粮比价探至盈亏平衡预警点以下。5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为5.9:1,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已出现亏损。

  而对于深加工方面,无论是酒精还是淀粉,近期亏损程度均有所扩大。目前深加工企业只能勉强维持,开工率只有50%左右,而往年这个时候能达到80%。 开工不足的原因很简单,国家在东北连续执行国储计划之后,整体抬高了玉米的市场价。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终端产品的饲料、淀粉、酒精、糖等消费持续低迷,再加上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不振,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和往年相比,一般产品利润下降二三百元,有的甚至达到六七百元,加工即面临亏损。如哈尔滨地区酒精加工利润从4月初的亏损600元/吨,到如今亏损达到1,100元/吨。淀粉情况与酒精相似,4月初以来价格持续下跌,哈尔滨地区玉米淀粉加工企业如今亏损达到400元/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