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对食品企业的国家免检不能一停了之

2008/9/22 14:46:58 来源:红网
   国家质检总局17日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9月17日新华网) 
   
  在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后的大检查中,20多家奶粉生产企业的产品被查出含有有害成分,其中更包括蒙牛、伊利这样的著名企业。  
一时间,人们对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的信誉产生质疑。国家质检总局及时停止食品类生产企业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可谓亡羊补牢,这也是国家免检制度实行近9年来首度受到巨大挑战。然而,停止国家免检资格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恢复对这些企业的质量监督检查,及时向公众通报检察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国家免检制度本身进行检讨和完善,以便使这一制度更好的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 
   
  众所周知,如果一家企业某种产品获得了免检资格后,在免检有效期内,无需接受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检查,而且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均享受免检。这一管理措施一方面减轻了企业负担,鼓励了更多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决心;另一方面提高了质检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可是这一切利好的前提是国家免检企业都能够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加工。否则,光靠偶尔的抽检和毫无专业技术后盾的社会监督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至上的压力使得企业很难保证生产的各个环节完全不出问题。对于食品行业来说,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将直接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无可挽回的恶劣后果。蒙牛和伊利虽然只有少数批次的产品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但也足以提醒我们,再有声誉的企业也不可能百分百安全,对食品企业的监督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以对人民和社会负责的态度进行监管。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应恢复食品企业的免检资格,而是要在对免检制度及监管措施进行完善之后再考虑是否恢复。 
   
  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不仅是对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也是对所有享受国家免检待遇企业的提醒和警示。国家免检制度固然需要完善,广大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则是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根本措施。  作者:叶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