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青岛编织三级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体系

2007/10/22 9:56:44 来源:网友

    如何让百姓吃上放心蔬菜,是政府格外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

    三级监测网:覆盖大流通

    在我国,“菜篮子”商品千家万户生产、千家万户批发、千家万户零售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偏低,从生产环节监管难度很大,再加上市场是全国统一开放的大流通格局,发现了污染超标的食品,很难找到直接责任人。

    针对这种情况,青岛市以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为重点,不断强化“菜篮子”市场检测体系建设,从1999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体系,全面实施对蔬菜质量的检测。截至目前,已形成了由市经贸委监测中心总监控,批发市场检测室和农贸市场、零售商场(超市)及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单位检测点组成的三级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体系。据统计,目前全市无公害蔬菜监测单位已达184家,覆盖了七区五市各主要蔬菜批发、零售市场,有效控制了有害蔬菜上市流通,为广大消费者选购无公害蔬菜创造了安全的购物环境;同时也通过“反弹琵琶”,引导生产环节生产安全卫生的农副产品,实现了“菜篮子”商品质量的不断提升。

    据了解,市监测中心根据不同季节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重点监测品种,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并向社会公布。批发市场检测室按规定要求,对重点品种进行全批次检测,检测结果通过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并在合格蔬菜交易单上加盖“无公害蔬菜检测专用章”。农贸市场和零售商场检测点采用“农药速测卡”,按规定品种,对未经批发市场检测的蔬菜逐日进行抽样检测,对合格蔬菜出具“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证明单”。

    一个追溯制:堵截“问题菜”

    如何处理检测出的不合格蔬菜,是近年来各地在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市于2003年1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市场蔬菜质量卫生安全管理的通告》,通过运用民法约束机制,突破相关执法依据不明确的难题,创新实施了不合格蔬菜协议销毁制度,通过签订销毁协议书,对检测出的不合格蔬菜实行现场即时销毁。同时,引导批发商实行进货自检和订单采购,研究出台了销毁补偿办法,初步形成了农产品源头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责任追溯体系,净化了食品市场,达到了通过“反弹琵琶”促进生产源头治理的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对蔬菜监测体系单位的监督管理,我市各区、市流通主管部门强化了属地化管理,重点检查各蔬菜批、零市场监测点不检、漏检问题,查索证索票问题,操作规范问题,协议销毁问题和结果公示问题,督促落实蔬菜检测各项工作。同时,在蔬菜批发、零售环节建立健全经营业户“红、黄牌”诚信档案和不合格蔬菜产地“黑档案”,进一步完善责任追溯制度,坚决封堵不合格蔬菜的流通渠道。此举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自律意识,通过经营业户、检测人员和市场分管负责人“三方签字”等方式,确保销毁到位,防止不合格蔬菜回流市场。

    每旬一告示:百姓知详情

    在不断完善三级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切实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从2005年1月份开始,市经贸委实行了“菜篮子”商品质量旬报制度,通过新闻媒体,每旬向社会发布上一旬的蔬菜质量抽检情况,预报下一旬的质量状况,提出消费建议等,引导广大消费者健康科学消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经贸委历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市场蔬菜抽检平均合格率在逐步上升:2004年的合格率为90.4%,2005年为93.1%,2006年为93.8%,从2003年3月至2006年,全市已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354吨。

    据统计,今年1至3季度,市经贸委菜篮子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从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及城阳区市场随机抽取了叶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根茎类蔬菜27个品种、2139个样品,经定性定量检测分析,有126个样品不合格,平均抽检合格率为94.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同期,全市184家蔬菜监测单位共抽检韭菜、芹菜等18个重点品种及20个大众品种48.68万批次,检出并协议销毁不合格蔬菜1727批次、5.94万公斤。

    在全国大力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我市进一步提高对蔬菜质量安全形势的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三级无公害蔬菜监测网络体系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加强属地化监管和市场督导检查,进一步增强蔬菜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严格执行每日检测、结果公示、索证索票、协议销毁等制度,从而进一步提升“菜篮子”商品质量,为百姓打造出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