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夜查“黑豆腐”遭遇“顶门杠”

2007/9/14 9:18:30 来源:网友

  昨日凌晨,青山区食安会组织质监、工商、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联合执法,突袭辖区内的地下豆腐作坊。查处行动遇到一连串难题。

  扯皮堵车 阻挠查扣

  凌晨1时许,在昏暗的灯光下,执法人员踏着门前的污水,来到青山区冶金街曾家村宋某“黑豆腐作坊”。只见四周墙壁被油烟熏得已辨别不出原来的颜色,角落里堆放着一堆煤渣,两个黑脚盆里浸泡着黄豆,一台油乎乎的打浆机正在运转。

  听说是执法检查,一群人马上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开始叫嚷:“豆腐就是这样做的”,“大家都这么搞”。作坊主宋某还当场从缸里捞出一块豆干,丢到嘴里大嚼起来,并叫嚷道:“我家的豆腐哪有问题?我们吃了这些年,也没吃死人!”

  “我们是合法经营,办了证的。”作坊主宋某的妻子从被褥下抽出一叠纸。执法人员一看,哭笑不得,那叠全是工商、质监部门今年4月上门送达的有关食品安全法规的宣传资料。

  看到执法人员查扣物品、强制停止生产,一屋子男女开始破口大骂,两名妇女干脆拦在执法车前。执法人员花了1个多小时,讲明利害关系,作坊主才勉强放行。

  大门紧闭 关灯走人

  执法人员查处了宋某的豆腐作坊,再赶赴邻近的3家作坊时,却接二连三吃了“闭门羹”。

  执法人员赶到村头一家地下豆腐作坊,这里已是黑灯瞎火、大门紧闭,铁门里狗吠声不断。记者透过门缝,借助手电筒光和屋内小锅炉的火光看到,屋内散放着各种制作豆腐的工具,一口大锅还冒着热气。由于无法进门,执法人员只好撤离。

  这时,一男子手拿链子锁,窜进小巷深处。执法人员追踪而至,发现又是一家豆腐作坊,但该作坊已经关门落锁。然而,紧闭的门下流着脏水,并散发出浓浓的豆腥味。

  执法人员又赶到另一家豆腐作坊,但见作坊里没有灯光,大门虚掩,进到屋里,只见磨浆机不停地转动,锅炉里火烧得正旺。

  记者在案台上看到一本送货单据,从潦草的字迹中依稀辨认出此作坊的豆腐流向:“好又多”霉千张5公斤、干子5公斤、豆腐5公斤;“青商”干子5公斤、豆腐2板;“凌枫轩”干子5公斤、面筋10公斤、薄干2.5公斤;“龙锦”香干1.5公斤、豆腐50块;“中队”白干600块、臭干5板;“卤味房”脆皮5公斤、豆腐1板……

  四处“打游击” 有空子就钻

  “在青山区做不下去,就到隔壁的洪山区去做。”昨日凌晨的联合执法行动,4家地下豆腐作坊被执法人员相继端掉。然而,4家作坊主的态度竟然惊人相似。

  在青山镇街,执法人员查处一家“黑豆腐作坊”,作坊主毫不慌张,丢下一句话:“换个地方再搞,总得找条生路吧。”

  “黑豆腐作坊”有了生路,“放心豆腐”几乎没了活路。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暗藏上千家日产不足1吨的“黑豆腐作坊”,从业人员90%为外地来汉农民,却占据90%的豆腐市场份额。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各级政府部门近来强力整治“黑豆腐作坊”,结果仍然是“三军来时鸟兽散,三军过后又复原”。

  现场的执法人员不无忧虑地说,这些作坊主跟执法人员“打游击”的方式越来越多。要么落锁关门、对抗检查,要么四处流窜、重操旧业,甚至组成地下网络,互通信息,哪里管得松就往哪里窜。

  各执法部门表示,有效打击各类食品“黑作坊”,是实现食品安全长效管理的关键之战,他们将认真研究整治的根本之策。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