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两岸白酒业:酒香不怕巷子深

2007/6/13 16:15:00 来源:网友

    中国,作为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历史积淀厚重而深邃的体现,而白酒,作为传承文明的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有着其独特而耐人寻味的生命张力。

    和很多商品不同的是,白酒,不仅仅有着简单的商业价值,浑然天成的文化底蕴将它的存在感宣泄的更加登峰造极。而这种似艺术而又绝非以地域相区隔的商业品,在给我们带来咂味享受的同时,佳酿的纯厚也早已飘香千里。就像大陆和台湾,虽有海峡之隔,虽有台当局的政治纷扰,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话再一次应验,两地白酒百年来第一次摆在对方民众的餐桌,文化感和商业感相得益彰。

    2006年9月,台湾著名白酒“宝岛之星”公开在大陆销售,这是在去年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大陆推出15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的背景下,台湾名酒首次获准进入大陆销售。截至今天5月底,进入大陆市场的台湾白酒品牌逐渐增多,像金门高粱、古意高粱酒、八八坑道、东引高粱酒等产品先后入市,台湾白酒板块就像一个新生婴儿一样,在两岸白酒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成长。

    就在台湾白酒于大陆市场力拔头筹的同时,大陆白酒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勿庸置疑的强劲实力后发制人,在台湾市场上捷报频传。来自海关部门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12月五粮液集团与台湾新时代贸易公司开展出口贸易,首次以全商标注册的“52°五粮液”挺进台湾市场,并实现四川省乃至全国白酒自主品牌出口台湾“零”的突破后,今年4月,第二单出口五粮液再次成功销往台湾,两单出口五粮液酒合计11760瓶,创汇金额28万美元!在目前大陆与台湾仍未实现“三通”的情况下,五粮液酒涉水先行,挺进台湾市场,体现了大陆白酒业市场开拓的无限潜力。

    可见,两岸白酒业在商业价值的体现上已经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表面上看,两地白酒业的商业销售似乎波澜不惊,而在实力上对比,台湾白酒面对强手林立的大陆白酒,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以台湾金门高粱酒为例,在台湾素有台湾“茅台”之誉的金门高粱酒去年在大陆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人民币,但同时期在台湾的销售业绩达到25.7亿人民币,大陆销量仅约占台湾销量的千分之五。

    有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诸如金门高粱酒一类的台湾白酒在内地经营惨淡的一部分原因是部分未通过海关缴纳税收额的酒流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价格,加上一定数量仿冒酒在市场流通,导致了价格无法统一,品牌及质量受损,消费者无所适从。而除此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知名的大陆白酒品牌因应当地文化而生,它作为一种文化寄托深入人心,台湾白酒无论从企业实力和还是品牌实力上来说,都远不是大陆白酒的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撼动大陆白酒根深蒂固的认同价值。

    然而,让我们欣喜的是,台湾白酒业者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们找准市场定位,寻求产地差异性作为台湾白酒的一大特色卖点,以消费者最原始的购买冲动即“猎奇心理”作为产生购买行的基础。除此之外,台湾白酒也从酒质上更加明确的梳理出自身特点。清香带酱尾的独特香型与口味,是区别大陆白酒的另一种差异化策略。同时,白酒所蕴含的文化魅力也没有让台湾业者忽略,在产品包装上他们一改通常台湾白酒的简朴风格,融入了大陆白酒包装与价值成正比的理念,整个产品的包装设计风格稳重、大方、简约而不失档次,为台湾白酒赢取大陆市场的商机夯实基础。

    文尾,想说明一点。促使笔者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是这两天看到的一篇报道,说的是台湾金门高粱酒推出四款专为大陆市场特供的白酒,为了抢摊大陆酒业市场,金门酒考虑更多的是在文化感上做着努力,他们特意改变包装变得更加精良考究,而且因应大陆消费习惯改用500毫升灌装。他们的改变不仅仅考虑到商机和市场,文化的融合与认同更是两岸业者合作双赢的必由之路。

    记得四月份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台湾民意代表洪秀柱曾对笔者这样感慨:“文化,是跨越语言和地域的一种力量,它可以将海峡之隔的两地人的心牢牢的栓在一起。”希望,两岸白酒业者能深深领悟这种文化力量,传承这种文化魅力,让两地人在体味对岸“酒香”的同时,慢慢咂味酒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