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小食品:质量两极分化,标签稀奇古怪

2004/3/31 9:25:21 来源:食品产业网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膨化食品、油炸小食品、水果蔬菜脆片等休闲小食品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陕西等16个省市59家企业生产的60种产品,合格58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6.7%。

  本次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大小企业两极分化,产品质量相差较大 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小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靠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生产条件、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配方,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档次,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而一些小型企业管理不善,偷工减料,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低,用质次价廉的产品冲击市场,产品大多销往小城镇或农村,企业发展受到局限,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部分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 本次抽查中有两种产品微生物超标。其中有1种高氏麻辣酥麻花产品菌落总数高达8800cfu/g,而国家标准规定为菌落总数应≤1000cfu/g。造成产品微生物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对车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重视不够,手工操作较多,原料卫生质量控制不严,包装材料消毒不彻底。

  产品标识标注不规范 此次抽查发现,标签不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要求的现象比较普遍,有13个产品标识标注不规范,占抽样总数的21.7%。具体问题有品名不规范,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产品配料名称标注不正确,净含量标注不规范等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为其产品取一些稀奇古怪的名称,这些名称容易与其他产品混淆,误导消费者,如某膨化食品名称为“花生酥片”,消费者如从名称上理解,会将该产品当作花生制品。造成标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企业不了解标签标准,或不重视食品的标签。

编辑:诗琦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