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农业部:五大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啤酒大麦竞争力不强

2003/12/19 0:00:00 来源:中国食品报
  据新华社报道 农业部最近向甘肃省啤酒原料协会提供的一份材料表明,五大因素导致目前我国啤酒大麦竞争力不强。

  一是国产啤酒大麦制麦品质较进口优质大麦差距越来越明显。有数据表明,在麦粒的饱满程度上,国产大麦的甘肃匈84的腹径大于或等于2. 5毫米的百分比为75%~80%、江苏港啤1号为76%~81%、黑龙江垦啤3 号为75%~79%,而进口大麦澳大利亚Schooner为83%~85%、加拿大Harlinton 为81%~83 %、法国Esterel为78%~83%;3天发芽率,上述3种国产大麦分别在90%、92%、93%以上,而上述 3种进口大麦则分别在95%、93 %、93%以上;制麦周期,上述3种国产大麦分别为183天、175天、178天,而上述3种进口大麦则分别为141天、152天和162天。

  二是国产啤酒大麦生产成本高。数据显示,每生产1吨啤酒大麦的成本,甘肃省农场为918.75~101 4.75元、甘肃农村为718.75~863.75 元、黑龙江省农场为786~845元;而法国二棱春麦为727.5 0元、澳大利亚Schooner为946元、澳大利亚Stirling为698元、加拿大Harlinton为90 8 元。

  三是国内啤酒大麦市场发育不完备,信息不对称,啤酒大麦生产多属小农户分散经营。除一些农场和个体种植大户外,甘肃大部分仍为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使栽培技术等技术很难统一,有的农户盲目使用氮肥,造成啤酒大麦蛋白质含量偏高。

  四是麦芽加工环节落后。据了解,目前我国有麦芽生产企业188家,生产能力为375.7万吨;另外有2 4家在建,生产能力为48.6万吨。已建麦芽生产企业中,年生产能力在5万吨以上(包括5万吨)的有19家,总产 能为193.8万吨;1万吨(含1万吨)到5万吨的有76家,总产能为130.9 万吨;其余93家1万吨以下的小型麦芽厂总产能在51万吨。

  五是麦芽企业的生产工艺不利于国产啤酒大麦的产业化经营和产品品质的提高。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使用国产啤酒大麦的企业为小型和部分中型麦芽厂,它们的工艺多为单箱发芽的萨拉丁工艺,另有部分小麦芽厂采用地板发芽的作坊生产方式,其以低效率的人工操作和低耗能来适应国产啤酒大麦的某些缺陷,不利于促进国产啤酒大麦生产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也不利于品质的提高。(张荣山 谭九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