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业内:国茶何时叫响世界

2003/2/24 0:00:0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我国拥有世界23%的茶叶品种,年产茶68万吨,1/3以上用于出口,一些传统品种如龙井、乌龙、碧螺春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然而,2002 年中国茶叶市场状况并不好。据海关统计,2002年前3个季度我国茶叶出口18 5803吨,较上年同期190365吨下降了2.4%,是连续几年实现出口增长后的首次下降;1至9月出口额2.5 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2.67亿美元下降5.57%;平均单价在每公斤1.357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02美元 下降3.21%,仍呈现连续性的下跌趋势。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茶叶要增强国际竞争力,不能仅仅依靠价格优势,而是急需在茶叶的生产、加工、营销、行业管理等方面苦练内功,提高我国茶叶的质量和加工水平,树立国际知名的优秀品牌,当务之急是要突破下列出口路障。   

  “绿色环保”关   

  当前我国茶叶卫生质量若按国家现行GB9679判定,合格率高于90%。问题是国家现行茶叶卫生质量标准对氰戊菊脂、甲胺磷、优乐得等农药残留标准要求不高,不仅相对于茶叶生产发展已经很落后,而且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这就给我国茶叶出口带来了很多麻烦。   

  因为农药残留问题,我国茶叶出口量受到影响。作为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盟,自2000年7月1 日起,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更为严格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不仅检测的种类由最初的6项增加到62项,继而增加到13 4项,几乎涵盖所有农药成分及茶叶理化因子;而且限量指标比以前更为苛刻,农残指标普遍提高了10倍到100倍,有些理化指标提高了200倍。由于2001年欧盟对我国多批出口绿茶的农残问题进行了通报,并进入其食品快速预警机制,致使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急剧下降。当年,我国对欧盟出口茶叶2万吨,同比下降13%,创汇金额3600多万美元,同比下降24%;2002年1月~5月,我国对欧盟出口茶叶5400多吨,金额 900多万美元,出口量及金额都同比下降了近50%。另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亦以食品安全为由,仿效欧盟提高了对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如日本,由于近年来我国对日本的出口量有所增加,已经危及到日本茶产业的发展,因此,日本政府改用欧洲标准来检测中国茶叶,导致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量下降了15%,出口额为1859万美元。   

  农药残留问题同样也影响着国内茶叶的销售。2002年3月11日,北京市质量检测部门对全市茶叶抽查检测发现,部分茶叶存在农药残留问题。虽然在11月底,北京市质检部门领导已经澄清了“我国茶叶不能喝” 一说,但是农药风波影响到了全年的茶叶销售量。   

  随着各国安全、环保意识增强,有机茶、各种保健茶及高档茶的消费比重将明显增长。从短期而言,这种趋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和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但它是不可逆转的,而且必将推动我国茶叶出口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市场秩序”关   

  目前我国多数茶叶出口企业尚未摆脱经营出口散装原料茶的状况,茶叶多为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茶产业从过去垄断经营逐步转变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后,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大幅度放松,茶叶生产、加工规模较小,自有出口品牌少,无序竞争使我国茶叶出口的单价不断下跌。而且,我国的绿茶产品大多提供给购买力较低的消费 群体,竞争仍仅限于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水平上。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我国茶园面积较去年有所增加,达到了118 万公顷,其中开采面积达到9 1.5万公顷,比上年分别增加3.5%和..2%,仅浙江一省的茶园面积就扩大了1万公顷。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加,我国茶叶产量比上年有所增加,增幅达2.69%。与此同时,茶叶的价格有所下降,如绿茶单价价格下降了3.21%为 1.25美元,红茶单价价格下降了 9.73%为0.93美元。吴锡端秘书长指出,茶叶出口价格下降,与我国的出口体制有直接关系,我国茶叶出口主要控制在少数拥有出口配额许可证的进出口公司手里,也因此导致出口茶叶配额隐私化,国内一些商人为了抢占市场而互相压价,水货泛滥,质量下降。   

  茶叶价格下跌,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的关注,但是从全国茶叶市场状况来看,国内茶叶市场并未制定一个统一标准,商家各自为政,自己制定茶叶价格才是造成目前这种无秩序局面的主要原因。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资金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许多大型国企纷纷倒闭,现在占据茶叶市场的多为中小规模的企业,茶叶企业不但地域分布不均,管理水平也高低不平。在茶叶价格上,国家这两年开始放开了对价格的控制,茶商各自为政,再加上茶叶主要是以人工采摘、人工制作为主,生产成本的伸缩性很大,因此市场上茶叶价格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价格比较混乱。   

  国内茶市无序竞争,给洋茶长驱直入创造了机遇。进口茶的关税在 1999年1月10日前高达80%~ 100%,加入WTO之后,中国农产品的关税下降到14.5%~15%,茶叶进口许可证和配额也将逐步取消,洋茶将长驱直入。随着联合利华成功收购“京华”牌茶叶,日本“三得利”乌龙茶茶水在国内销售,可口可乐推出“天与地”茶水。这些都已表明外国公司进入中国茶叶市场的决心。   

  对于内忧外患的中国茶市,由无序的、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有序的、高层次的质量竞争是必然选择。   

  “产品结构”关   

  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中,中国茶叶除了红茶不具备竞争力,其余的茶类品种都是我们的强项,有的是我国独有的。我国绿茶出口占世界贸易量的近90%,而绿茶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效果已被证实,这将为中国茶业带来无限生机。   

  目前,世界茶类生产和消费结构虽仍以红茶为主导,但其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而绿茶和特种茶的比例正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已成为特种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2001年,我国特种茶出口6.7万吨,出口金额达1.6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茶叶出口总量和出口总额的27%和 47%。近年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德国,已开始出现特种茶消费热。目前,香港、澳门茶叶消费的70%是普洱茶;乌龙茶占日本茶叶消费总量的18%。中国特种茶的出口比例越来越大,且出口单价远高于红茶和绿茶,显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上海口岸出口的茶叶品种较为单一,以绿茶为主,2002年前 9个月共出口6.87万吨,占全部茶叶出口的85.1%。茶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摩洛哥等非洲国家,对摩洛哥共出口2.39万吨,增长12%;但对 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茶叶出口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对日本出口 0.9万吨,下降21.3%;对英国、荷兰、西班牙、俄罗斯的出口也均下降两成以上。   

  我国虽然是产茶大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但是出口茶叶质量始终不高,我国的产茶和茶叶加工中心极其分散,全国1600万亩茶园的70%由农民分散经营。制茶技术很少更新改良,散装茶叶出口居多,中国有 5万多家茶企业,却几乎没有品牌茶,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只不过几百万元。而英国“立顿”茶在世界五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中国的名优茶上千种,却没有一种成气候、有规模。同时,我国绿茶产量远远供大于求,而占世界贸易80%的红茶,由于地理因素限制,我国却不能大量生产出口。   

  面对国际挑战,有关专家指出,国家应制定明晰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茶叶生产的扶持力度。要振兴国茶,必须联合起来,走产业化之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形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机制,这是解决茶区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的必然选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