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经营管理 > 正文

中国啤酒业市场竞争的三个层次

2002/6/27 0:00:00 来源:壹食品中国网
  对于中国啤酒业来说,20世纪最大的收获,就是亲身体验了“竞争”的内涵。先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50多家洋啤酒潮水般地涌来,仿佛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市场,让过惯了悠闲生活的中国啤酒业,首次感到了生存的压力。这种以产品为主体的竞争,可以称之为第一层次的竞争。
  第二层次的竞争是由青岛啤酒和华润集团所发起的“重组时代”。这种以品牌加资本为主体的竞争,是在重组平台上展开的演绎的是“大鱼吃小鱼”的故事。
  而第三层次的竞争,则是谁也不吃掉谁,实现双赢的“强强联合”。强调的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以资本为纽带,在品牌、技术、管理等企业诸要素上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利益共沾。因其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因此称其为“竞合”。
  中国啤酒业市场竞争的第二个层次形成了第一军团的青岛、华润、燕京三雄,其产销量都在200万吨上下;第二军团的哈尔滨、重庆、珠江等企业,产销量也直逼100万吨,市场割据的大势已经形成。因此今后重组的故事虽然仍将继续上演,但在全国的主要啤酒消费区,那种大集团对小企业的压倒优势不复存在,谁要进入这些已被割据的市场,势必出现“敌死一万,我损八千”的两败俱伤的惨烈状况,之后只能是“渔翁得利”。
  经济学原理告诉人们,当竞争双方势均力敌,一方要吃掉另一方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时,博弈双方可能会发现,与其你死我地争夺,不如某种程度的合作倒可能会降低交易成本,给双方都带来收益。于是,啤酒业的有识之士提出“竞合”的概念。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