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知识资料 > 健康生活 > 习俗文化 > 中国习俗 > 正文

二月二龙抬头,要吃这些传统食物沾“龙气”

2020/2/24 11:31:00 来源:食品科技网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村地区很重视节日,自然少不得有饮食习俗,二月二也不例外。这天要吃有“龙”字的食品来沾“龙气”。

二月二吃什么东西

面条

二月二这天,一般是早上吃面条。面条在这一天又称为“龙须面”,是图个好彩头,有顺顺溜溜、顺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饺子

饺子的形状,有的似元宝,有的似耳朵,龙抬头这天,吃饺子称之为“食龙耳”。这里面的馅儿还有讲究,要做到馅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谐音“有财”,意为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春饼

吃春饼是二月二这天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因为有个“春”字,又有“龙鳞”的说法,人们还是比较看重的。其实,吃春饼也叫“咬春”,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尤以华北、东北地区为甚。立春或二月二吃春饼,都有喜迎开春、祈盼丰收之意。

荠菜饭

芥菜饭是浙江温州传统的汉族小吃,饭松菜嫩,香甘爽口,别有风味。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瑞安县志》说,“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区,人们有在春龙节这天吃油炸糕的习俗,称之“食龙胆”。油炸糕色泽金黄,被称作龙胆是很形象的。做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即成黄米面,由黄米面做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麻花

这个是河北地区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河北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这个毒蝎,就在每年阴历二月二,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

熏虫

“熏虫”。北方的广大地区,每逢春龙节,家家户户都要炒各种麦、豆类食物,全家人一起食用。

这就是所谓“熏虫”。北京等地的“熏虫”,与此稍有不同。人们将“黍面枣糕麦米等物”放入锅中,用油煎熟。唐代以来流行民间的春龙节烙苞米花习俗,至此时也已成为熏虫中的一种了。

撑腰糕

苏州城里的人们,每到二月二日,都将隔年的年糕切成薄片,用油煎炸后,全家食用。当地人称之为“撑腰糕”。年糕片经过油煎炸,往往是外表黄澄澄油汪汪,入口外酥里粘,味美可口。吃上一块,还想吃下一块,简直无法抵御它的诱惑。据说,苏杭人每逢二月二日,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是“撑腰”卖力地吞咽油煎年糕。一个撑字,十分传神地道出了人们对油煎年糕的贪婪和厚爱。

面旗子

农历二月二,山东淄博老百姓有吃炒面旗子的传统习俗。发面之后,然后再跟擀面条一样,擀成面,用刀切成菱形,跟旗子一样。

猪头肉

在东北的一些地方,每逢龙头节人们都要在家中摆上一桌猪头宴,用以象征龙头。一家老小围桌而坐,一边吃着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猪头肉,一边还要吃一些饼子之类的食物。猪头一般是事先将毛拔净,放人白水中煮烂,吃时加点酱、腌韭花等作料,肉肥而不腻,脆烂适中,管保人人都吃个大肚溜圆、痛痛快快。

炒面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乡一带,每逢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中午开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吃炒面条。炒面条是将面条扯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与肉丝、油豆腐丝、春笋丝、青菜等混合在一起炒。因炒熟的面条外形像虫,寓意大家合力把虫炒熟并全吃掉了。



责任编辑:Techoo-6
 本文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