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利好难觅 麦市或“重蹈”上年低迷覆辙

2014/11/14 10:24:39 来源:养殖巴巴网

受市场需求低迷的制约,2013年第四季度小麦市场行情持续反季节偏弱,即使春节前的需求也未给市场带来更多的期待,旺季不旺的市场行情表现得异常明显。

今年10月中下旬以来,受市场主体对小麦市场行情看空、看弱预期的影响,各地小麦现货价格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郑强麦期货价格更是深度下挫。

政策利空暂难消逝

近年来,国内小麦价格不断上涨,主要原因是政策的引导和支撑。

小麦市场自2006年开始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国家已经连续7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国标三等白麦收购价由2007年的1440元/吨提高至2014年的2360元/吨,整体提价幅度达到63.89%。

由于最低收购价连年提高,在小麦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或显得宽余的情况下,托市收购价逐渐高于国内市场价,也高于国际市场价。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上年水平不变,预示着国家对小麦价格连年上调的惯性思维打破,国家粮食调控政策趋于顺应市场。多年来政策性收购积累下来的“天花板价格”或平稳回归,这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就是政策对市场的带动和支撑力度减弱,导致市场主体对小麦价格的后市预期发生改变,由8、9月份的“看多看涨”转为近期的“看平看稳”,甚至长期“看空看弱”。

2014年新产托市小麦提前入市及拍卖底价小幅调整,则更显示了国家有意稳定粮食价格的预期。这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就是,一方面国家临储小麦以较低价格大量流入市场,增加市场供给;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对小麦价格的后市预期发生改变,导致众多持粮贸易商加大小麦销售力度,尽快转移市场风险,使得小麦市场的供需环境雪上加霜。

需求不旺难以改观

按照常规,每年第四季度小麦市场的消费需求将逐步进入季节性旺季,而2013年同期市场却出现“不温不火、旺季不旺”的尴尬行情,主要原因是市场供给充足,而需求不旺则显得更为突出。今年上半年受需求低迷的拖累,小麦价格一直维持低位运行,小麦市场可谓经历了近一年时间的“寒冬”期。

6月份以后,随着新粮上市,国家托市小麦收购政策启动较早,小麦价格出现上涨,但价格上涨绝非市场消费需求拉动,而是政策收购对市场的支撑使然。进入10月中旬,国家新产托市小麦上市,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出台,市场对后期的小麦走向发生逆转,小麦价格基本延续弱势行情。

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制约,我国小麦、面粉市场“麦强面弱”的矛盾一直相当突出。今年以来,制粉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8月份以后面粉销售情况虽有所好转,但整体市场需求乏力的态势并没有实质性改观,“金九银十”的市场行情并不明显。

笔者估计,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后期制粉企业仍将采取随加工随采购的策略,库存基本能维持正常生产,尤其在市场“不缺粮”的宽松环境下,企业不可能盲目增加采购而增加库存风险。

周边环境没有利好

业内专家认为,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后期农产品上涨动力不足,小麦市场自然也难特立独行。

由于小麦具有饲用的替代效应,玉米行情的变化对小麦价格影响一直较强。但受新粮上市影响,近段时间玉米价格可谓出现了“悬崖式”下跌,初步统计,10月底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月初下跌近200元/吨,华北地区下跌400元/吨。尤其随着小麦、玉米比价的反转,饲用替代优势已基本消失,小麦市场的需求又走向单一。

从国际市场看,2014年在全球范围内农产品普遍存在供给过剩现象,由此带来运输系统崩溃、仓库停止收粮等尴尬局面,并进一步导致许多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挫。

据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美盘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期货盘面价格均已走至近年来的低点。其中,小麦主力合约价格曾一度跌破500美分/蒲式耳,玉米主力合约价格跌至300美分/蒲式耳附近,大豆主力合约价格跌至900美分/蒲式耳附近,棉花主力合约价格跌至60美分/磅附近,诸多品种可谓携手进入熊市区域,国际市场亦难对国内小麦形成利好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