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夫妇在螺蛳肉中加入甲醛后拿到市场销售 被判刑(2)

2014/8/15 14:50:12 来源:桂林生活网

  商贩为逐利非法添加

  资料显示,甲醛是近代化学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合成原料,还是医药上的消毒剂和防腐剂。35%—40%的甲醛水溶液又叫福尔马林,具有防腐和保鲜的作用。

  然而,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毒性较高,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

  据相关资料显示,人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后会导致肺水肿、肝肾充血及血管周围水肿。有报告称,婴儿连续20天喝含甲醛2毫克/公斤的牛奶可致死;食用含有甲醛的食品还会损伤人的肝肾功能,可能导致肾衰竭,一次食入10至20毫升会致死。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以及2011年5月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相关规定,甲醛早已退出食品添加剂的名单。这也就意味着,在食品检查中不得检测出甲醛的成分。

  那么,不法商贩为何甘愿冒险在食品中添加甲醛呢?

  “甲醛加入食品中,能延长保鲜期,还能让食品口感更鲜脆。”七星区工商局屏风工商所所长朱葳超说,不法商贩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冒着违法风险在食品中添加甲醛。

  这一说法,从秀峰法院审结的这起案件涉案人刘某以及部分腌制酸品的商贩处获得了证实。

  据审案人员介绍,刘某之所以在螺蛳肉中添加甲醛,是因为听他人说起,加入甲醛能延迟螺蛳肉的腐坏。

  在市内经营了10多年腌制食品的张先生称,为了保证口感,腌制食品的存放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过关,就必须时时做。

  “一些作坊为了节省成本,在食材价格较低的月份集中腌制,并放入防腐添加剂。”张先生说,这样会让腌制食品存放了一年也不会变色。而在这些防腐添加剂中,有的就是甲醛。

  一方面是国家明文规定食品中严禁添加甲醛;而另一方面,不法商贩为了逐利却甘冒风险。那么,这些不法商贩又是如何买到甲醛的呢?

  据了解,销售甲醛一般都在化工商店。8月6日,记者走访中山北路、西门菜市、芦笛路等多家化工商店,不少店家对甲醛用于食品添加的行为很警觉。

  据这些店家介绍,他们所销售的小瓶甲醛一般卖给实验室;而桶装的甲醛则用于消毒,还有其他的工业领域。如果发现顾客购买甲醛是用于食品添加,他们一般都会拒绝售卖。

  事实上,如果顾客刻意隐瞒购买意图,店家根本无法察觉,他们也就无从掌握这些卖出去的甲醛流向。8月11日早上,记者来到西门菜市附近的一家化工商店。从进店到成功购买一瓶500ml的甲醛,整个过程不用2分钟。其间,老板没有询问记者购买甲醛的用途,也没有做任何登记。

  流通环节监管薄弱

  “在食品中添加甲醛,就是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属于严厉打击的对象。”朱葳超说,在今年初食品监督职能划转之前,食品的流通环节属于工商部门监管。

  多年来,朱葳超一直在一线执法,他对食品中添加甲醛等非食用物质的现象深恶痛绝,但也颇感无力。

  朱葳超介绍,他们会不定期抽检市场上流通的食品。通过随身携带的快速检测仪,能迅速检测出抽检食品中是否含有非食用物质。如果接到群众举报非法添加的行为,他们也会进行突击检查。

  “如果食品中检测出甲醛成分,我们会根据相关法规,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朱葳超说,国家虽明确规定食品中不得添加甲醛,但甲醛仅是一般的化学品,其销售源头很难管控。“它只是一般化学品,这也意味着人人都可以购买。如果销售甲醛的商家把关不严,就很容易给一些生产、经营食品的不法商贩钻空子”。

  此外,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甲醛等非食用物质,不法人员通常会选在小作坊操作。“隐蔽性强,取证难。”朱葳超说,这也是打击非法添加行为的难处之一。

  叠彩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喻孝程表示,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食品添加剂的经营者也应当建立产品进出货的查验记录制度。

  “国家要求建立相关的查验记录制度,其目的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可以进行溯源追查。”喻孝程说,在日常的检查工作中,他们也会不定期地抽查食品添加剂经营者的台账,发现问题则要求整改。

  然而,现实是甲醛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国家的相关法规中也没有明确要求甲醛的经营商家建立相应的查验记录制度。

  “如果是危险化学品,也会有查验记录制度,这项工作具体由安监等部门负责。但甲醛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的范围。”朱葳超说。

  如此一来,属于食品领域严控对象的甲醛,在市场上的流通却常处于监管薄弱的“空白区”。一些不法商贩正是瞄准了这一监管漏洞,轻易能从市场上买到甲醛,进而利用到食品领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