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食品专家不去监管食品而监审“文字”?

2013/1/30 11:44:48 来源:强国论坛

文/知风

28日,《南方日报》了解到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汴生在提案中指出,食品安全涉及许多科学问题,报道要讲科学,讲证据。他建议,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强调“度”的问题,过于细节化地描写劣质食品加工、渲染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夸大食品危害等,带来社会负面效应。因此,媒体或管理部门应设立食品专家监审,今后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应通过监审的审核。(1月9日《南方日报》)

如果脱离当前食品问题的现实语境,如果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被相关部门监管发现的;如果在“有关部门”权威而详实的信息公示下,媒体还在画蛇添足,那么,李汴生委员的提案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恰当。而现实情况是,诸多食品安全问题被发现和曝光,几乎都是媒体记者冒险调查的结果,这也几乎成了公众对当前食品行业乱象的唯一信息来源。按理来说,如此的“本末倒置”,足以让相关部门如坐针毡,并引申出食品安全问题与监管不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如此,一个亟待进行问责的问题就昭然若揭了。但没想到,面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在对相关部门的问责还没有雷厉风行时,反而要对媒体通过对食品行业的追逐调查发现的问题,在告知民众的途径中设置“监审”。而这种“监审”,并非媒体本来就一贯坚持的审稿制度,而是由食品专家对“文字”的监审。也就是说,应该被拥有食品专家资格的相关部门发现的食品问题,被媒体“狗拿耗子”后,食品专家不但没有自愧弗如,感到无地自容,而且还要“监审”媒体怎么说,这让食品专家需要多大的脸?

然而,这毕竟不是李汴生委员给食品专家出的难题,这几乎与“顾虑官员财产网上彻底公示后,引起社会反弹,带来不稳定”的担心一样,是一种“自病自得知”下的不敢见人。诚然,公众在媒体对“劣质食品加工、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的“细节化地描写”中,感到心惊肉跳。但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就是客观地反映事实真相,集散信息,传播新闻,忠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对新闻事件如果没有“细节化地描写”,怎么能揭露事实真相?如果说揭露事实真相会“激化社会矛盾,带来社会负面效应”,那么,不就是对社会稳定表象的否定么?因此,不少急于维护权力和集团利益的论调,都给人“泄露天机”的感觉,都有点网络上流行的“高级黑”的味道。

其实,李汴生委员的“担心”是多余的。毕竟公众在看到媒体对社会问题“细节化地描写”的同时,更多的看到了“领导很重视”,“群众情绪稳定”的报道。虽说相关专家没有进入“监审”的角色,但出于“维稳”的说辞,从来都是追随着媒体新闻的。比如“一天吃六个含铬胶囊没事”之类的专家言论,已经从专家对媒体的“监审”,上升到“反击”的高度。对于相关事件,相关专家什么时候甘于寂寞?难道还要他们从与媒体唱反调变成直接掐媒体的喉咙?

当然,不可否认李汴生委员提案中唯一的可取之处,那就是通过食品专家监审,让媒体对食品问题的报道更客观、真实、科学、准确。但假如将此当做一台戏,专业演员在观众的等待中集体失声,人家客串亮相吼一声,您倒好意思出来评头论足,说人家五音不全?食品专家不去监管食品而去监审“文字”,难道他们的理化课是语文老师教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让食品专家在对食品监管上大显身手,对媒体新闻报道的“监审”,还是交给“有关部门”吧。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