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四川省米易县李玉强从“打鱼人”到“养鱼人”

2011/6/28 11:50:05 来源:中国养殖网

    一大早,四川省米易县得石镇马鹿寨彝族村村民李玉强便提着饲料登上小船,向附近的网箱划去,给网箱里的鱼喂食。禁渔期结束后,这里的村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忙着整理打鱼器具,而是耐心学起了水产养殖技术,在二滩库区边养起鱼来。

    “我现在有网箱32口,里面养的全部是花鲢,今年1月份已经卖了1000多斤,估计网箱里还有4000斤。

    按7元一斤的收购价算,除去成本,一年的净利润有5000元。和以前相比,这已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了!”李玉强告诉笔者,今年他打算增加几口网箱,再到外面学点技术,养些其它品种的鱼,进一步扩大养鱼的规模。有了一定养殖技术的他还想走规模经营的路子,再增加点收入,让日子过得更好些。

    通过几年时间养鱼,李玉强已经小有积蓄。一进他家,宽大、整洁的庭院映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现在他家购买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改了厨房和厕所,房间也装扮得更漂亮了,出行还有摩托车代步,这样的农村生活真是过得有滋有味。

    “用库区里的水,煮库区里的鱼,那才是原汁原味。”说话间,李玉强端上了自己的拿手好菜清汤酸菜鱼。还没品尝,笔者就已闻到了鱼汤的鲜香,让人垂涎欲滴。从他淳朴的脸上,看到了养鱼人的那份自在和惬意,从“打鱼人”走向“养鱼人”,让他过上了幸福生活。

    据了解,马鹿寨彝族村是市级贫困村,地处海拔1200~4600米间的二半山区,全村总面积45.4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50亩,人均耕地0.8亩,以传统农业为主。

    自二滩水电站建成后,村民们就以打鱼来增加收入,但打鱼多为夜间作业,危险性大,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得石镇党委、政府引进了通基渔业公司,在库区发展起网箱养殖。通过镇党委、政府铺路搭桥,村民到通基渔业公司学习养殖技术,向公司赊欠鱼苗,鱼养大后,由公司收购。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村民们养殖的风险,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资金和技术短缺的问题。

    “为让农户致富增收,我们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马鹿寨彝族村虽然有二滩水库这样的地域优势,但是他们一来缺乏养殖技术,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发展水产养殖,只有望"库"兴叹。针对这一情况,得石镇及时召集领导班子成员研究,最后决定通过招商引资,把有水产养殖技术的个人或公司请进来,大力发展水产渔业,让他们给当地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并吸引有养殖欲望的村民参与到水产养殖行列中来。

    目前,马鹿寨彝族村依托二滩水库,从事水产养殖的农户有31户,发展网箱686口。今年还将新增10余户农民发展网箱养鱼,预计网箱将达到900余口。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