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提高企业准入门槛能否破解乳制品安全困局?

2011/5/18 16:14:56 来源:新华网

    5月10日,在山西省维尔生物乳制品公司冷藏库,一名工人正在搬运酸奶。该公司是山西省已经通过审核的12家乳制品企业之一。

    从“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问题牛奶为乳制品安全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为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国各地陆续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进行重新审核,乳制品行业正加速重新洗牌。本次重新审核工作对乳制品生产企业获得许可证的门槛大大提高,涉及厂房、生产检测设备等硬件和卫生管理等诸多方面。重新审核后,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被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撤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告名单。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消息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只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

    在我国重要的优质奶源基地和乳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山西,只有12家乳制品企业获得新的生产许可证,不足乳制品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

    记者走访山西省部分乳制品企业、畜牧局、奶牛养殖户、奶站等乳制品相关链条后发现,在这一轮“大风暴”中,许多实力较弱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纷纷被“拒之门外”,通过审核的企业加大了对检测设备、专业人员等方面的投入,相关部门对乳品企业的管理也更加严格。但对奶牛养殖户和奶站来说,原料奶收购企业的减少意味着原料奶销售渠道随之减少,原料奶的生产和收购将随着乳制品产业的变化而重新布局。部分企业通过整改,基本达到了审核清理标准要求,但一次性改造投入大,资金筹措问题较多,给后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此外,部分企业受规模、装备、布局、管理、资金等各方面因素制约,通过整改仍达不到审核要求被迫关停,给职工就业和当地奶农及社会稳定带来诸多困难和压力。如何整合地区奶业资源、保障奶农的养殖效益、加强原料奶的管理,对原料奶生产和收购环节予以进一步规范,成为当前乳制品行业调整的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一次乳制品行业洗牌“不可能”一劳永逸。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审核的企业也并非拿到了“免死金牌”,应借这次提高门槛之机,改变多年来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不重视奶源建设的发展方式;除了继续坚持走并购整合路之外,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提升产品质量。同时,还应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避免低价恶性竞争,实现产业整体升级,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才能让老百姓喝上安全奶、放心奶、营养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