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专业视角 > 正文

齐鲁晚报:“食品行业道德培训”在做给谁看?

2011/5/10 10:06: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为宣传教育食品安全,该办近日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每人每年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行业道德伦理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不得少于40小时(5月9日《新京报》)。

    食品安全办培训食品商,看来是把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归咎于商人缺乏“道德血液”了,要给他们灌输一点。这样的初衷不能说不好,但也存在一个悖论:假如所有商人都恪守道德伦理,那么要食品安全办这样的监管机构何用?反过来,之所以成立食品安全办这样的机构,就是把部分商人不会恪守伦理道德作为一个基本前提的。

    从逻辑上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消费者“用脚投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打破,而且消费者往往要以付出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成本过于高昂,所以不能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再一个就是政府加强监管,严格执法了,这正是成立食品安全办这样的跨部门机构的主要目的。食品安全出了问题,相关机构首先应该反思的是政策法规有没有漏洞,执行是否得力,自身有没有失职等,而不要急于扮演“教师爷”的角色,转而去考虑提升商人的道德———这是典型的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我们当然希望所有食品商能够有道德,但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明白政府的角色和老百姓是不一样的:老百姓可以骂骂商人缺德,但政府部门却要首先检讨自己是否失职。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猫抓不住老鼠,只能检讨自己是不是太懒、太笨,而不能指责老鼠太狡猾。

    不过,虽然我感觉“对食品从业人员集训行业道德”对改善食品安全状况的效果不容乐观,但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有“效用”的,概括来说至少有两点:

    其一是有利于撇清自己的责任。如此大张旗鼓地“对食品从业人员集训行业道德”,其在客观上传递出的信息就是:食品安全是食品商人缺德造成,责任不在监管,所以要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

    其二可能有利于获取经济效益。试想一下:全国那么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该会有多少人必须接受培训啊?这其中的培训费、教材讲义费、食宿费等又是多大一块“蛋糕”啊?培训或许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却能够解决一些部门的计划外收入问题,如此岂不是皆大欢喜?

    但愿笔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如果相关部门真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话,那就不是他们太笨,而是我们太笨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