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生产科技含量显著提升 粮丰工程促农增收36亿元

2011/5/1 10:00:00 来源:大江网

    本报讯(记者宋茜 通讯员罗晓燕)4月27日,记者从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西项目“十一五”工作总结暨“十二五”工作启动会上获悉,“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实施五年来,我省结合鄱阳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三大典型水稻产区的实际,引进融合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产生了大面积技术示范和辐射效果,项目区累计增产稻谷221.65万吨,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36.43亿元,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储备显著提升。

  我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十一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针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生产的技术瓶颈,我省开展了双季稻“三高一保”(高成穗率、高结实率、高充实度和保持稻米品质不降低)、水稻双季超高产栽培、双季稻防早衰、机插双季稻高产等四大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一批制约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研制出水稻复合控蘖剂、防早衰剂等多个物化技术产品,获得省级以上成果奖励2项,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3部,特别是自主创新水稻品种创制近20个,其中4个确定为国家超级稻品种,为“十二五”粮食增产提供了技术储备,有力提升了我省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袁隆平、谢华安、颜龙安、凌启鸿等知名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省形成了一个高层次科研创新团队,培训了一大批农村基层科技人员,为全省水稻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人才保障。项目实施后,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双季稻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平台落户江西,使江西粮食科技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我省为推动项目而实施的组织体系机构、运行机制,以及专家分片包干与科技特派员选任、试验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播种时间和育秧方式、栽插规格、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管理、粮食协会+种粮大户+龙头企业模式、发放农技日历、设立农技110电话等推广模式,均为“十二五”项目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2004至2009年,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增加100多亿斤,单产从342.8公斤上升到387公斤,充分显示了项目实施对粮食高产稳产的保障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