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广州节后缺工15万多数集中在餐饮保安等行业

2011/2/22 6:40:42 来源:广州日报

  1月19日,广州市10区2市同时召开春节后最大规模的现场招聘会,4万外来工进场找工作。本报记者兵分多路,直击各招聘现场,直击用工末端,深入数十家缺工企业采访缺工之种种细节,细细梳理招工难背后症结:除了薪资成为最大分歧外,打这份工究竟有无幸福感正成为外来工和企业最大的纠结。

  记者调查发现,外来工对幸福感的要求并不高,只是企业和社会人文关怀更用心一些,对用工环境的整治力度更大一些,工资水平能够随着GDP增长水涨船高一些,能与城里人一样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得以享受例如子女入读公校等,他们的心头就暖烘烘的。

  薪酬成招工难“元凶”

  缺工集中在餐饮、保安等行业

  据官方统计,目前广州节后缺工15万,通过多日调查,记者发现,“用工荒”并非全部企业,节后缺工多出现在餐饮、保安等行业,而且开出月薪在1500元以下几乎不具有吸引力。

  调查一:

  “1”字头工资很难招到人

  记者在中心市场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如果工资以“1”字开头的企业招聘台前很少有人咨询,月薪在1500元以下的企业几乎难招到人。

  在海珠人力资源市场,一家便利店招聘店员,只需应聘者具备初中以上学历,但需要轮班和通宵夜班工作,月薪只有1500元至1900元,整场招聘会下来只来了3名求职者咨询,最终还只收到一名求职者的求职登记。

  而月薪以“2”字开头的招聘台前前来咨询了解的人明显增多,少数月薪开出“3”字头的企业招聘台前便会排起长龙。

  在中心市场,一家酒店招聘清洁工、服务员等,月薪多在1200元至1900元内,虽然包吃住,有奖金、提成等,但前来应聘的人少得可怜,“一上午只收到1份有意向的表单。”

  调查二:

  餐饮、保安等行当最难招到人

  19日,记者在番禺区人才市场农民工招聘专场看到,前来求职的农民工络绎不绝,几乎个个都手握小本和笔,认真地记下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和相关岗位的工资待遇,不少招聘单位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

  据记者现场观察,电子、五金类企业招工需求最大,应聘人数也最多,而酒店、物业管理、珠宝玉器、物流等企业门庭冷落。

  在三元里大道的广州市劳动力中心市场,虽然前来揾工的人比较多,但几乎都是咨询的,真正达成意向的不多,尤其以保安最难招。

  一家装饰材料公司为保安岗位开出了月薪2300元至2500元、包吃住、年底双薪等待遇,但开招了大半天仍没有人来填表,保安部经理黄先生告诉记者,考虑到今年招工可能更难点,还特意把保安的工资提高了一些,没想到还这么难招。

  在海珠人力资源市场记者看到,招人最着急的当数餐饮服务业,年后缺工令餐饮服务业不约而同上演“招工大战”。

  广州二沙岛陶苑酒家人力资源经理廖旭东愁容满脸,酒家带来了100个招工名额,但应聘者寥寥无几。廖旭东说,他们的服务员月工资有1800元,再加上其他福利,待遇比别人都高出20%,但就是招不到人。

  调查三:

  年头招人多是为了补员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招工的企业首先多是为了补员,不少企业都面临年后部分员工没有及时返回开工的尴尬。

  在广州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一家家具厂招聘台前也很冷清,此次他们招聘的岗位从人事助理到生产技术工,多达50多人。

  招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2年都出现了员工节后返工率不断减少的情况,今年就有近三成人没有回来,他们急着招人,“只要身体条件基本符合就行,不懂技术也行,我们再培训。”

  专家:用工荒也许是一件好事

  对于本报的调查报告,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刘江华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约5年前他就曾提出过珠三角传统产业将会面临“用工荒”的难题,招不到工人第一层表现就是“工资低了”,这样的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深入到第二层表现就是企业的“盈利空间小了”,“如果以前开到1500元的月薪这家厂有20%的盈利,现在增加到月薪2000元,也许盈利只有5%了。”刘江华说,这就是一些企业为何宁可招不到人开工不足,也不愿意增加工资的原因。

  他告诉记者,香港塑胶、制衣、电子零部件等产业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全球都非常有竞争力,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随着人工成本、土地租金、水电费等上升,纷纷转移到刚刚开放的珠三角地区,同样,现在珠三角的这些传统产业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用工荒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一些传统落后的产业已经不行了,倒逼广东产业升级。”刘江华认为,遇到“用工荒”的企业除了转行,还可以通过升级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减少普工总量,提高单个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或者通过改善用工环境,“感情留人”。

  广东劳动学会副会长罗明忠却认为,这种“缺工”现象是一种结构性缺工,缺的是高端创新人才和劳动密集性的普通工种,而位于中端的大学生就业仍困难。他表示,以前“要多少人,有多少人”、“打工者排队进厂求一份工作”的时代已经不复返了,现在企业应该正视人力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而这一状况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广东早在几年前就看到了这一趋势,提出产业升级,他说,“用工相对短缺,也可转换为积极、有利的因素”。

  企业眼中的幸福感

  本报记者在此次调查中,对目前市面上招工企业提供的待遇和条件进行了统计。此外,对求职者“幸福感”进行了调查。两者对比,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距,更可以分析出“用工荒”的症结所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