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消灭三聚氰胺不能“猴子掰玉米”

2010/11/22 11:01: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前,湖北襄樊市工商部门紧急要求排查湖北远山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0件有毒乳酸玉米奶。检测结果表明,这批乳酸玉米奶每公斤含了4.8毫克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而厂家的出货记录显示,这50件产品有可能销到襄樊。(11月21日《成都商报》)

  三聚氰胺再现江湖,是否仍是“2008年的问题奶粉”惹的祸?今年青海、河北、山西、天津等地“三聚氰胺”问题乳粉案件就是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被使用”;2009年,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涉案者都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原料。看来,三聚氰胺是罪魁祸首,2008年未销毁的问题乳粉是罪恶之源。不是说,“2008年的问题奶粉”被彻底销毁了吗?

  今年3月,记者从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获悉,根据全国31个省份报告,各地在集中清查问题乳粉期间共报告发现问题乳粉2.51万吨。除极少量作为司法证据保存等特殊需要外,问题乳粉已全部采取高温焚烧、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等方式予以销毁,未发现流入市场。只有当问题奶粉再现“市场”,“未销毁”问题才会被牵出来。与其说,原料是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倒不如说,“原料”是2008年问题奶粉事件没有处理到位、没有引起深刻反思、没有建立严格而可行的食品安全检查监督体系。

  消灭三聚氰胺不能“猴子掰玉米”。“猴子掰玉米”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猴子在地里掰玉米,刚掰下一个,觉得前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到手的又扔掉,去掰那个“更好的”。在处理问题奶粉、消灭三聚氰胺上,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本来是正确的思路,但是,查处是否到位?2008年的问题奶粉如果一次性处理到位,及时全部销毁,就不会留下后患。“掰一个丢一个”,三聚氰胺就会侥幸“存活”,并千方百计进入奶制品中。

  早有人呼吁,食品“安检”要喝一杯“优质奶”,强身健体,将食品安全的“安检”制度“补牢”。这里不得不提起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其实,三聚氰胺的“罪恶”,完全是“人为的”:一方面是奶企“人为”添加的,另一方面是监管者“人为”庇护的。有人说:不老实”奶粉之所以坚挺,是“伪老实”监管在有意无意给他们撑腰,充当“毕姥爷”角色,不少时候,正是负责监管的“毕姥爷”将问题奶粉引向市场的“星光大道”。“安检”之漏,核心在于监管之弊;监管之弊,核心在于“体制性弊端”。

  最需要“掰”下来的是“多头分段管理”体制。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多发,一个很关键的病因就是目前的“多头分段管理”体制。有关人士直指其弊: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十几个部门均涉及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缺乏操作性。“多头分段管理”必然形成“多龙治水”格局,有利可图时,争得“头破血流”;责任追究时,跑得“比兔子都快”。消除食品安全的“体制性弊端”不能再犹豫,排解食品安全的“责任结石”不能再等待。王旭东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