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美食变毒药:春节健康餐饮三大注意(8)

2010/2/18 11:33:01 来源:网友

  古人的限食养生法

  中国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知道了限制饮食可以养生益寿的道理,在《吕氏春秋·尽数》中记载:“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意思就是,饮食不要过饱和过饥,这样身体才能安康。而沉溺于厚味之食的危害,明代宫廷御医龚延贤在《寿世保元》中就说得更明白了:“恣口腹之欲,极滋美之味,穷饮食之乐,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精神虚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龄?”可见,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即使看似身强体壮、容颜美丽,但这种饮食加重内脏负担,对内脏造成伤害,使精神萎靡不振,给身体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长寿大医家孙思邈自己就遵循限食养生法,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说道:“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常令如饱中饥,饥中饱。”(有饥饿感时才进食,吃到刚觉饱但还想吃时就停止进食,保持饥中有饱,饱中有饥的状态。)可以说,他活到100多岁,跟限食养生不无关系。

  肉类凉菜小心吃

  前不久,一名东北的男性患者不明原因发高烧10余天,当地医院给其用了一些抗生素药后,高烧仍然不退。情急之下,该院请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医师汪承柏教授会诊,之后将患者转到302医院接受治疗。经汪教授全面分析诊断,患者得的是由食物引起的传染病——副伤寒丙型败血症。

  汪教授说,由食物引起的传染病,有些病例很容易确定病原,对症治疗效果明显。有些病例却容易引起误诊,如副伤寒丙型败血症,这种病在我国发病率不高,主要见于儿童和体质虚弱的成年人。由于这种病临床表现不一,因此很难做出准确诊断。从临床上看,根据症状可分为伤寒型,表现为发烧、黄疸,又称为嗜肝性,常误诊为病毒性肝炎;急性胃肠炎型,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烧;败血症型,表现为不规则发烧,上午体温38℃左右,下午及晚上可达39℃以上。

  汪教授进一步强调,因食物引起的传染病治疗用药,应该先弄清病原再用药。如病情较重,应当紧急做检查,如血液、大便培养,取完培养标本后,再根据病情分析有针对性地用药治疗。切不可看到病人体温较高,病情没有初定诊断之前,就急于盲目使用抗生素,2~3天后患者高烧不退就又换另一种抗生素,这样就造成了误诊。另外,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烧用药也是不同的。

  汪教授还说,如果这位患者不及时会诊治疗,继续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发生细菌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如肝肾脓肿、心内膜炎、胸膜炎等)和恢复期可能出现的迁延性化脓性病症。

  目前,经汪教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这名患者已康复出院。

  汪教授特别提醒广大读者,由于甲、戍型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等细菌性疾病,大多是畜、禽等动物食品被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传染,如食物*、变质、加工或运输过程及储存受到病毒或细菌的侵袭繁殖,食用了这些没有经过严格加热的凉拌荤菜,儿童及体弱的人就易传染上疾病。因此,在外就餐一定要选择卫生条件好、信誉度高的餐馆,且要少食鱼。

  冬季宜吃核桃芝麻饼

  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一些中老年人易出现咳嗽少痰、全身怕冷、手足发凉、大便干燥秘结等症状,食用核桃芝麻饼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核桃芝麻饼的制作方法

  原料:核桃仁50克,芝麻1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核桃仁略炒,出香味后取出碾为碎末,与面粉、白糖混合在一起,加水适量,搅拌均匀,用擀面杖擀成薄饼后,将芝麻压至薄饼的表面,烙至熟后食用。

  本食品具有润肺止咳、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等作用,适用于虚寒咳嗽、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肾肺两虚的人群。

  核桃仁味甘性温,具有补肾益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功效,适用于肾虚精亏、虚寒咳喘、肠燥便秘等证。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常服核桃能够使人“骨肉细腻光润,须发黑泽,血脉通润”。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核桃仁营养丰富,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对防治动脉硬化和延缓衰老十分有益。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补益精血、润燥滑肠的功效,适用于精血亏虚、肠燥便秘的人群食用。

  芝麻中不但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维生素E、叶酸及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是较好的健脑益智食物。

  聚餐吃饭讲“攻势”

  日前,北京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一场健康讲座上公布了他的健康饮食方法。他认为,聚餐吃饭要讲“攻势”。虽然聚餐时要想保持8成饱的合理膳食最难,但也要学会广泛品味、整合品种的科学膳食方法。

  其实,无论在自家还是会餐,都要保持总量8成饱,主食占50%~5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的合理膳食。但是,我国传统讲究请客时饭菜不够多不够朋友,而食客也同样认为吃得不够多就是不实诚。

  所以,聚餐开始时的“攻势”应该非常小,速度非常缓慢,等到最后,如果开始的“攻势”猛了,再夹几口爱吃的菜可能达到合理膳食总量的120%或者150%。

  大家聊天时,尽量选素菜吃,再喜欢的也只吃到三成左右。对于不喜欢吃的菜千万别凑合,坚决不要吃,因为非常可能最后两三道菜是自己最爱吃的。记住这样一条规律,所有的美餐都会过剩,绝对不会因为吃得慢而饿着。

  当最后两三道菜上齐了,再开始补吃剩余的四五成食量;如果没有精彩的美餐,就从开始上的菜里补吃四五成;不喜欢吃的还是坚决不要吃;一口肉都不吃不等于健康,吃几口红烧肉不要紧,别把吃肉当成嗜好就行。

  晚餐太棒身体变胖

  有调查显示,90%的肥胖者都因晚餐吃得太好。患者都有类似经历,运动少,晚餐吃得多、吃得好。对上班族来说,常常是早餐不吃,午餐马虎,晚餐丰盛,但是专家认为,正是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才导致了胖子们层出不穷。

  卫生部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孙美珍说,早餐不能不吃,这点连小学生也知道的常识,偏偏有些大人不能遵守,认为一日三餐少吃一餐可以减肥。其实,不吃早餐不但阻碍营养吸收、影响精神状态,由于能量吸收减少,还会令身体机能自动调节消耗能量的速度,反而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再加上早餐不吃,午餐就会吃得过快过多,更易发胖。

  等到辛苦了一天下了班,一般人自然会将晚餐弄得很丰盛,肉、蛋、鱼纷纷上桌,猛吃一顿。殊不知,晚餐吃得过饱,血糖和血中氨基酸及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一般晚上活动又少,热能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大量合成脂肪,便会逐渐使人发胖。有的人以为只要多吃菜,少吃主食,就不会发胖,然而,令人胖起来的并非是主食,正是那些丰盛的菜肴。

  要知道,50克油脂能产生500大卡热能,需要不停地走楼梯30分钟才能消耗,消化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很多人晚餐以后就直接入睡,是产生脂肪堆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晚餐过好导致的另一个恶果是,晚餐若过多进食肉类,还会使血压猛升,加之人在睡觉时血流速度减慢,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人患高血压和冠心病。

  肥胖可诱发30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症、脑血管障碍、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等,并且,因肥胖而患上脂肪肝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一老年人疾病也因肥胖而悄悄瞄上了中青年的上班族。因此,人们一定不能只把肥胖当成是简单的“面子问题”。孙大夫认为,要治肥胖,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及纠正饮食入手,晚餐吃得少些,餐后尽量走走,增加些运动,才能避免肥胖病的发生。

  另有实验证明,限制晚餐食量除了避免发胖,还能减少许多中老年常见病的发生率,如糖尿病、高血压、白内障、肾功能衰弱、免疫系统和胃肠道癌症等。另有专家提出,如果人们能够维持理想的体重,则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等意外死亡率可比目前减少20%左右。看来,为了健康,我们大家还是应记着那句老话,“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

  胃口差,喝碗小米粥

  很多人知道小米粥有营养,但却不知道它朴素的外表下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系张湖德教授指出,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 7克、脂肪3 5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 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小米含糖也很高,每百克含糖72 8克,产热量比大米高许多。因此,对于老弱病人和产妇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

  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之所以受到产妇的青睐,皆因同等重量的小米中含铁量比大米高一倍,维生素B1比大米高1 5~3 5倍、维生素B2高1倍,而现在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纤维素更比大米高出2~7倍。因其含铁量高,所以对于产妇产后滋阴养血大有功效,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

  在工作压力之下,现代人胃部不适已成通病,每逢吃饭时,没胃口、没食欲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而帮助消化、增加胃动力的各种药物更是在电视广告中大行其道。其实,有一样健胃食品是最绿色也最没有副作用的,那就是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

  另外,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还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能。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可单独煮熬,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美味可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所以不论是产妇,还是老弱人群,都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应注意搭配,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孕妇吃蟹易流产

  一位37岁的高龄孕妇,平时特别爱吃螃蟹,自从10月初螃蟹上市后,几乎每天都要吃上一顿。家人也认为这样可以多补充些营养。可是前几天,下身突然见红,及时上医院才保住了胎,医生说这可能与吃螃蟹有关。

  螃蟹有活血化淤、消肿的功效,会使胎气不安,起到动胎作用,孕妇吃后血流更畅,造成胎动,将会直接导致流产。

  其实,早在古代就有吃蟹易流产的说法。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医陶弘景的中草药经典书籍《名医别录》中记载,“蟹爪,破包坠胎”。意思就是吃蟹爪会导致流产。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蟹爪,坠生胎,下死胎”。意思就是说活胎容易流掉,死胎有助排出。中医认为,怀孕是集男女气血之精华,需要清净、安宁,不能动血,否则会动胎气。并且,虽然螃蟹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但它属于性寒食物,孕妇吃多了会伤脾胃,影响胎儿吸收营养,所以建议可适当吃点,比如一周吃一只螃蟹,不能每天都吃。

  另外,据报道,由于环境污染,有些地区所产的河蟹可能会由于所在地区的河水不洁净,而导致体内含有重金属或其他有害物质,这种蟹吃了无疑会对孕妇及胎儿的安全造成危害。而有些养殖场为了让螃蟹长得更肥大生猛,并且加快其脱壳过程,会给螃蟹喂一些抗生素及激素,而孕妇一旦吃了这类螃蟹,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乃至不保。因此,建议孕妇即使吃得量不大,也应该从正规商场或超市购买螃蟹。

  哪些人群不宜食螃蟹?

  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为老人消化系统脏器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故螃蟹不宜多食。

  另外,螃蟹对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是一个危险品。螃蟹中所含的蛋白质是鱼肉和猪肉的好几倍,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等微量元素。对患有肝炎、心脑血管病、胆囊炎、肾脏等疾病的人,一旦进食螃蟹,不仅会引起消化不良,而且还有可能会加重本来的病情。螃蟹中大量的蛋白质会加重胆囊、胰腺、肾脏的负担,引起疾病的急性发作。一些脾胃虚寒的人进食后也不容易吸收。此外,一些本来就有过敏史的病人,吃螃蟹后,因蟹中含有异种蛋白质会诱发过敏反应。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