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大豆进口突增,源于临储流拍

2009/8/31 13:32:12 来源:网友

  8月中旬以来,美国农业部频繁报告中国大豆订单,且数量均在70-80万吨左右,引发市场对中国大豆需求大增的猜想。中国需求能否再度撑起豆价?笔者认为,中国进口大豆无非出于两个原因:1.流拍造成供应缺失。2.进口价格有竞争力。但这一现象不能托起价格。

  中国进口增加源于临储流拍

  临储大豆最近的6次拍卖均现大量流拍,原本预计可供应市场的200-300万吨大豆根本没有流出,这令市场出现两个结果:第一,供应量确实存在了短缺,年初被国家收购的725万吨大豆产量完全囤在国储中,这一供应量的缺失在08/09年度期末的季节性“豆荒”期导致了阶段性供不应求。第二,“潜在”供应量压制价格,这批大豆并未凭空消失,如果国内大豆现货价超过3750元,或者进口豆超过4000元,那么临储流出将较为顺利,因此这些价格就成了市场的上限。

  这两个结果看似矛盾,但其中蕴含的理由在于: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价格对供需的反作用被增强了。在拍卖价以下供不应求,在拍卖价以上则供大于求。而为何时至至今,这“供不应求”还是不能让现货价格抬到拍卖价以上呢?重点就在于进口豆为国内油厂打开了供应之门,低价令进口豆填补了流拍带来的空缺。如果现在点价1月美豆,价格在3730元左右,油厂马上在国内1月豆粕豆油上套保的话,那么可以锁定40元/吨的利润;以3750元接下国产豆压榨只能亏本。油厂为了保证下游供应,即使进口豆压榨利润并不高,但总比压榨国产豆有利,因此只能需求进口豆。从08/09年度开始至7月的进口油脂油料的数量来看,折合油脂1620万吨,而07/08年度同期为1394万吨,多进口了226万吨油脂油料(折合油脂),刨去5-6%左右的平均自然增长率,还多进了140万吨左右的油脂,折合840万吨大豆。一目了然,这些进口需求就来源于因收储而带来的缺口,同时也说明中国需求在危机下并未出现下滑。

  但临储豆这笔“贷款”并不是不还了,只不过这笔贷款先由美国大豆垫付,而“还款”并不是由时间规定,而是由价格决定。一旦美国出口商看到需求“ 大增”而提价,那么临储这笔“还款”马山就会到期并流入市场了。因此并不能因为进口量增加而欢呼雀跃,因为这只不过是市场在拆东墙补西墙而已,如果国家政策没有变化,那么至少在今年下半年这一现象可能持续,但这却无法提振价格。

  天气或压榨利润是解锁钥匙

  很明显,如果国储想立即还清这笔大豆“贷款”,必须增加国产豆的竞争力。而所谓的竞争力只能决定于价格。以目前的状况看,可能的途径只有两条:1.美国霜冻天气影响单产2.国家度让更多压榨利润。

  美国目前的早霜可能令今年播种较晚的大豆提早结束生长期,这确实为全球大豆供应增添了一丝悬疑,如果天气进一步恶化或者市场产生足够的减产预期,那么CBOT价格可能突破1100美分,进而令临储能大量抛售大豆。但天气始终是个概率的问题,而且单产下降的幅度要达到7%左右才能引起下年度全球供需的根本性变化,从而大幅拉高豆价,但这意味着单产仅为38.8蒲式耳/英亩,这一可能性较小。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中的博弈连赌博都不如,很难成为解决临储豆的还款问题。

  度让压榨利润则确定性较高,而且可以更多地培植东北国有油厂。从目前1月的豆粕豆油期货价格来看,如果令抛售价或者压榨的实际成本降至3500 元/吨,那么根本不愁临储大豆卖不掉,而这一价格也能令本年度和下年度大豆价格完成一个较为平滑的过度。但这一政策可能需要政府下很大决心以及调整各方的利益,但最终的解决方法似乎仅此一项。


(幼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