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收储需要统筹长效的调节机制

2009/8/31 13:18:08 来源:网友

  需要从农民、收储、加工、流通各个方面统筹调节,否则只能是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收购价低了,农民丰产不增收;收购价高了,加工企业又承受不了……

  市场价格拉得太高,CPI指数跟着往上升;市场价格较低粮食卖不出去,仓库又会“肠梗塞”……

  “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打通流通体系堵塞的情况。”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姜国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粮食收储行业,需要一个统筹长效的调节机制。

  库存环节堵塞需要打通

  2008年的收储旺季,国家加大了粮食收储额度。除了近4000万吨玉米外,官方还托市收购了2250万吨稻谷以及725万吨大豆。近7000万吨粮食迅速填满了东北地区大大小小的粮库。用吉林省四平市一位地方粮库管理员的话说,“现在东北大大小小的粮库基本都在为中储粮打工。”

  “在东北地区,可以说80%的粮食都在国家储备库中。”黑龙江省一位贸易商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大豆、玉米在市场上流通的比较少。据了解,中央储备粮系统满负荷运转,出现了“肠梗塞”。

  为缓解国有粮库巨量库存压力,从7月开始至8月11日,国储四次竞价拍卖大豆、玉米,但却出现了流拍以及成交率较低的现象。以玉米为例,四次拍卖总成交量300多万吨。至今,国储库中仍有3000多万吨玉米。

  而如果不出意外,中国又将迎来一个丰产年。连续7年粮食丰收使得中国粮食供给处于过于充裕的状态。

  “今年的收储压力会更大,去年一年的收储还没怎么消化,新粮马上又要上市了。”姜国忠表示,库存堵塞后带来的问题会很多,比如容易造成大量陈化粮,还有移库、轮库都需要大量费用。但如果不继续加大收购量,农民今年的卖粮难问题会更加严重。

  一边是产区库存庞大、成交低迷;一边是市场粮源趋紧、价格高企,致使两边都处于想动却动不了的境地。那么,究竟该如何打通这种“肠梗塞”状态?

  记者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采访时不止一次听到业界人士讨论:能不能让粮食自由进入市场流通,国家把粮食补贴直接下发给种粮农户,中央用“无形的手”进行调节:国家对粮价订一个最低保护价,当市场粮价下跌超过这个价格时,国家开始大量收购储备;而当市场价格过高时,国家开仓放粮,平抑市场。“这样,农民直接得了实惠,省去中间层层克扣;中储粮仓库压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同时,加工贸易商也可以根据市场规律参与市场流通。”一位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粮食流通体系更加顺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